「000892」南航股票怎么样-

一、南航股票怎麼樣?

據公司業績來看一般,但是航空板塊的未來是光明的

不錯

二、西飛國際這支股票的發展會怎樣

軍工概念,業績不會太好的,針對我國的現實情況應該有潛力的,持股待漲,可中線持有。

三、港股de未來走勢

港股受外圍影響較大,北邊有中國AB股票,東邊有日經指數,西邊有道瓊斯。很難說,受美國經濟危機影響,港股未來可能起伏不定,適當權衡。

四、如何理解港股 A 股化的趨勢

悄悄進行的大變革: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港股那點事?02-03

古人云 風起於秋萍之末 ,又云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很多大的變革都是有一箇不起眼不經意的開始,後來才發展到浩浩蕩蕩不可阻擋。如果不在一箇宏大的視野去審視我們所處的大環境,而是過多糾結於細節,我們就不會得到一箇對於環境的正確認識。

中國股票二級市場正在悄悄進行不可逆的結構性大變革,格隆匯會員黃超(作者公衆號:知機語)將此總結爲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在此,借格隆匯的平臺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各位做投資的朋友。

港股 A 股化

港股的投資者構成在從前是歐美機構投資者主導,來自內地的投資只佔少數,而近年開通的滬港通和深港通讓港股的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根據港交所的數據,2008 年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的交易佔比是 3%,2009 年至 2012 年這個比例都是 4%,2013 年和 2014 年是 5%,2015 年內地投資者佔比是 9%,市場人士預計,2016 年將上升至 20% 左右。

根據香港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王志華的說法,滬港通開通後,內地投資者佔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預計未來內地投資者在港股市場的佔比每年至少提升十個百分點。隨着內地投資者對於港股市場逐步熟悉,未來 3 年港股市場的投資者中,內地投資者佔比有望從目前的不到 20% 上升至 50% 到 60%。

資金的投票必然帶來它的偏好和估值邏輯,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強大的實力是任何高明的技巧也對抗不了的。滬港通和深港通是機制的設立,好像不同高度水槽之間的導管,由於估值水平不同引發的大資金的緩慢流動最終會導致總體水平的動態均衡。據統計,從滬港通 2014 年 11 月 17 日開通以來,通過港股通南下的資金累計達到 3828.57 億元,而從香港北上的資金合計只有 1265.87 億元,南下資金是北上資金的 3.02 倍。國內資金最終會取代現在的歐美資金,奪得港股市場上的話語權,這個趨勢不可阻擋。

國內資金實力的增強增加了港股估值邏輯的 A 股色彩,這種力量在中小市值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上都有體現。

A 股 3000 多家上市公司,分析師有數千人,平均一家公司數箇分析師,每個公司的價值都得到充分研究。而港股有近 2000 家上市公司,港股分析師才幾百人,遠遠不能做到全面覆蓋。很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沒有分析師覆蓋造成價值發現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港股有不少小而美的小市值公司,它們根植內地,因爲市值小、覆蓋成本較高而長期被歐美機構投資者忽視。但如果它們報告的業績優良很容易被各路資金追捧,股價也會有很好的表現——它們是待發掘的金礦。

所以現在也有不少國內分析師開始覆蓋港股公司,畢竟其實市場聯通的橋樑已經建好,港股市場已經和國內市場融爲一體。港股中還有一些公司是 A 股缺少的標的,如科技股,賭博股,殯葬股等,它們對國內投資者有很大吸引力,更容易受到國內資金的影響。

對於大市值公司,同一個上市公司在兩地的價差也會因爲港股投資者結構的變化而有縮窄趨勢。AH 溢價指數是追蹤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A 股和港股價差綜合水平的指數,指數高於 100 說明 A 股更貴,指數低於 100 說明港股更貴。

在 15 年 A 股牛市前它曾長期低於 100,也就是普遍來講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更貴;但 15 年牛市之後它就一直保持在高於 100 的位置,最高曾到 150,最低 118,一直維持 A 股比港股貴的態勢。

由 AH 溢價指數十年的歷史來看我們也發現在 07 年和 15 年 A 股大牛市中,AH 股的溢價迅速攀升,說明 A 股受情緒化影響更多,價格偏離價值的程度更高;而牛市過後在更長期的時間內它們的價差都比較小,基本是在 100 上下浮動。

(十年 AH 溢價指數)

筆者的觀點是,雖然兩地市場的結構和偏好不同,但同股同權同價是個迴歸中心。

這種溢價的存在不是常態,理論上除非 A 股大牛市,兩地股票價格應該差不多,即指數在 100 上下浮動。逐漸增長的內資會讓這種均值迴歸的力量更強大,所以港股目前相對 A 股折價的兩三成會是未來港股相對於 A 股超額收益的一箇空間。

目前筆者認爲吸引的大類資產是港股的藍籌股和中國 A 股的低估值藍籌股。累計淨流入港股的國內三千多億資金買的也主要都是估值較低的中農交建、匯豐、騰訊、招商、中信、移動等藍籌股。

便宜是王道。和全球其它市場橫向比較,港股是最便宜的,沒有之一,可參見全球主要股市市淨率。

時間上縱向比較,港股也處在歷史低估區間裏。港股藍籌指數恆生指數 PE(市盈率)爲 12.7 倍,PB 爲 1.11 倍,都是歷史低位附近。

(十年恆生指數,綠色線爲市盈率)

(十年恆生指數,綠色線爲市淨率)

港股中資藍籌的代表恆生國企指數的 PE 爲 8 倍,PB0.88 倍,股息收益率 3.8% 左右。

恆生國企指數更是估值低至接近歷史最低的 08 年金融危機的時候。

(十年恆生國企指數,綠色線爲市盈率)

(十年恆生國企指數,綠色線爲市淨率)

恆生指數和恆生國企指數在筆者之前的文章《機會十年一遇——港股的巨大投資價值不可錯過》裏做過介紹,包含的都是很優質的大型企業,大部分比重是在金融股,用 PB 估值更合理。觀察十年的估值區間可以說,這樣的估值是處在一箇非常低估、非常吸引的區間。

港股如此低估的原因除了外界對於處在困境中的中國經濟的擔憂,還有一箇因素是擔心人民幣貶值。

大多數市值的港股上司公司主要收入都來自中國內地,盈利以人民幣計價,而卻以錨定美元的港幣交易。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那麼以港幣計算的利潤會大幅減少。但這些因素已經被計算在現在的價格裏。已經衆所周知的風險不是真正的風險,如果實際結果沒有預期那麼糟糕,反而這個預期差會提供一箇不錯的回報。

筆者相信隨着中國經濟的回暖、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外界疑慮的逐漸消除,未來港股會有很大機會。兩地市場的融合和港股投資者結構的變化會讓港股變得越來越像 A 股。

A 股港股化

A 股滬深交易所在牛市頂峯時創造了日交易額破兩萬億的人類歷史上的空前記錄,而作爲對比,港股一直被詬病缺乏流動性。筆者相信,隨着未來 A 股註冊制的放開、退市制度的成熟,這種超高的換手率和流動性將成爲歷史,很多中小股票也將陷入流動性匱乏的窘境。

A 股的註冊制正在悄悄進行。最近在達沃斯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說, 儘管去年 IPO 數量創新高、再融資體量很大,但仍有 600 多家公司在排隊等候上市。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經濟的發展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發展機會非常大,但這也說明中國自身的改革還不到位,如果改革夠好的話,IPO 排隊不應該這麼長,中國證監會還面臨很多任務。

A 股是國家的一種宏觀經濟管理工具,最開始中國設立金融市場的目的就是爲了給國有企業融資解困,現在則是給實體經濟輸血。讓投資者的財富得到保值增值不在國家考慮問題的優先方向。

據媒體報道,2016 年中國股市 IPO ( 首次公開募股 ) 家數和融資額創近 5 年來新高,再融資規模也創歷史新高。2017 年 1 月以來,滬深股市新股發行速度保持在每週 12 家左右。有觀察家預測 2017 年上市公司將會超過 400 家。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管理層意在維持或提高新股發行速度,減少排隊企業,加快給實體經濟輸血的目的昭然若揭。

因爲中國是審批制發行新股,新股發行定價不能超過去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每股淨利潤的 23 倍,而 A 股股票大多數的交易價格都遠遠超過 23 倍市盈率。

所以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IPO ( 首次公開發行 ) 只是取得 A 股入場的一箇門票,需要儘量少地以如此低的價格發行新股,在拿到上市地位和融資便利之後的增發或者減持過程中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股票。所以中國上市公司真正上市完成是在公司完成了增發之後。這種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 A 股上市公司增發配股融資金額大大高出首次公開發行的融資金額。

據東方財富 Choice 數據顯示,自 2016 年以來,A 股新股發行約 300 家,首發募集資金規模爲 1865.36 億元,平均每家募資約 6.22 億元。而上市公司通過定增、配股募集的資金約爲 2 萬億元。具體來看,A 股自 2016 年以來實施了 855 次增發,合計募集資金約 1.97 萬億元,平均每次增發募資金額超過 23 億元,合計發行費用超過 160 億元;同期,配股家數爲 11 家,募資總額 298.51 億元。上市公司再次融資的規模超過首次募集資金規模的十倍以上。

A 股加速 IPO 乃至向註冊制發展還必然帶來更嚴格的退市制度。再過幾年 A 股將擁有 50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加上超過 10000 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國股市的規模站到了世界巔峯。

吐故納新是自然界的真理。美股在十年裏退市了上萬家上市公司。A 股將來改革的方向也將是在打開進入的門的同時也打開出去的門。殼股、爛股炒作將會逐漸成爲歷史。只要業績好,不愁沒辦法上市;同理,如果業績太差,退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A 股上市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邏輯不復存在,反而高估值藍籌股是稀缺的,並且它們很大的市值和很好的流動性能提供流動性溢價,可以讓保險資金、養老資金等大資本有比較大的迴轉空間。低估是王道,我認爲 A 股的低估值藍籌股未來會有比較大的投資機會,而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驗證業績,消化估值泡沫。

去年開始還有一箇現象是以保險資金爲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崛起,這裏面暗含着 A 股投資者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A 股從前是散戶主導的市場,而現在攜萬億天量資金的保險資金、養老金、公募私募等專業投資者已經開始逐漸主導 A 股市場。

從前萬科是個大笨象,市值大、成長低,不受散戶青睞,但它擁有強大的品牌、優秀的管理團隊,還有高分紅低估值的股票,因此受到保險資金和恆大等戰略投資者的青睞也不難理解。

和港股一樣,A 股同樣在經歷着結構性的變化。上市公司寬進寬出,中小市值股票因數量衆多而缺乏流動性,而大型藍籌股擁有流動性溢價。同時機構投資者將主導市場邏輯,A 股終將進行成人禮。

機會在港股

筆者相對於國內市場更喜歡港股市場,原因有三:

一、估值低,分紅高,便宜是王道。

二、是沒有扭曲的自由市場,沒有操盤的國家隊,也就是潛在的數萬億的空頭。

三、沒有大量等待融資減持的企業,它們也是潛在的空頭。

未來不確定性依然很多。港股雖然在低估區間,但也可能繼續維持現有甚至更低估的水平很長一段時間。適合的投資方法是定投,即定期投資固定或不固定數額的資金到股票裏。股票在短期的波動是不可預測的,那麼長時間的定投可以平均買入成本,化解買入成本過高的風險。

筆者認爲對於大多數普通人,根據指數估值水平定投指數是最好的投資方式,長期來看這樣的表現會超越大多數散戶甚至專業基金。

发布于 2024-09-06 12:09:43
收藏
分享
海报
10
目录

    推荐阅读